《我在岛屿读书2》杂感,严肃文学,曾以黄色身份在我乡间流传

2023-07-07 13:05:13 马庆云

7月6日晚间,《我在岛屿读书2》的第四期节目在江苏卫视播出,当日12点,今日头条上线。在这一期当中,程勇老师来访,阿来老师继续做客,余华、苏童、程永新和叶子几位依旧全员在场。他们一起聊了很多作家的年少读物,更是追忆了很多史铁生老师不为人知的事情。


【资料图】

几位作家纷纷介绍了自己年少时候都读过什么书籍,从连环画,到《三国》等等,均有登场。这期节目,猛然让老编我想起年少时候的一些读物来,竟然似乎可以和节目当中几位作家的年少读物形成对应关系。老作家们当年是读别人,而他们的作品,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年少读物。

我小时候,因为是在乡下,所以一直到高中,都没有见过书店。我们在课本之外,是很难读到其它书籍的。我记得,上初中的时候,有一次,学校门口突然来了一个摆地摊的,卖各种书籍。可当天,是周五。我每周都有固定的20元零花钱,这钱从周一正好花到周五,也就不会省下钱了。

因此,我便没有钱买那些书籍。我印象当中,当时是赶紧骑行车回家取钱,等返回来的时候,那个卖书的已经走了。有了那次的经验教训之后,我每周都会把钱省到周五放学之前了,期待着那个摆书摊的能够再来。然而,他一直到我考入县城的高中,都没有再来。

当年,在乡下,课本之外的书籍,是非常匮乏的。不过,很多文学作品,竟然会以黄色读物的方式悄悄流传。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。我比较有印象的一件事情是,我们乡下有几口机井,可以抽地下水灌溉。机井的旁边,都有一个专门看护机井住人的房子。而这些小房子里边,总是藏着这样的或者那样的文学书籍。

这些书籍,清一色的没有书皮,连书籍的名字都不会让大家知道。而这些书籍,是在浇地的和看护机井的人当中流传的。这批大人,是防着我们这批孩子的。因为他们将这批书籍称之为黄色内容,是少儿不宜的。

这些大人,越防着我们,其实就越防不住。有一次,我就在北洼的机井屋子里边,悄悄偷出来一本没有书皮的小说。小说里边,确实有一点所谓的黄色内容,但通篇读来,讲的是男主人公生存之艰难的。后来,我去外边读书,一直想找到这本小说到底是谁写的,叫什么名字,几十年未果。

几年之后,我去县城读书,学校的对面,便是一家书店。老板会把教辅资料放在外边的屋子里,而把一些严肃文学的作品,以黄色书籍的名义,藏在里屋。这个老板也有趣,只有购买他的教辅资料,才让获得去里屋阅读“黄色书籍”的资格。这些书,是可以读,但不必买的。

像陈忠实老先生的《白鹿原》,贾平凹老师的《废都》等等,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“黄色”读物。当时,有一本张炜老师写的《古船》,也是这类读物当中被阅读比较广泛的。这个老板特别有意思,会把一些有这类描写的内容以书签的方式标注出来,方便购买过教辅书籍的学生们阅读。

与此同时,在我们乡下,也开始流传一些名字很奇怪的小说,或者说,名字就是很三俗的小说。比如说,我记得,有一次我回老家,见到机井的小屋里边终于有一本有书皮的小说,小说的名字竟然是《单身知青血气方刚搞po鞋》(po者,破也,直接写,系统说不文明)。翻来,其实是王小波老师的《黄金时代》。再有一本,也不男人女人怎么着,翻来,竟然是张贤亮老师的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》。

所以,我们乡下的农民叔叔大爷们,文学素养其实很高,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读的不是黄色小说,而是严肃文学作品。这些书,当然都是盗版的。这也是当年的一种现象。一位知名作家,出版了一部小说之后,立马会有盗版商把小说换一个三俗的名字,然后进行盗版贩卖。

余华、莫言、苏童等等作家的小说,基本上都会以类似的方式在乡间流传。后来,电视剧兴起的时候,我记得播《红高粱》,西大胡同的王电工还专门打电话给我,问:马儿啊,怎么现在电视剧尺度这么大呢,我们当年看的黄色小说,怎么都给拍摄成电视剧了?我只能答:我们这群搞电视剧的,都不是东西。

后来,乡亲们好像就不怎么读小说了,都喜欢看电视剧。再后来,好像都喜欢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了。遥想几十年前,这批大作家们的小说,都是以黄色盗版的方式在我们老家流传,真是一件顶有趣的事情。估计,余华、苏童等前辈作家,都不知道这样的事情。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猜你喜欢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方中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粤ICP备18023326号-21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